徐州市中职物理信息化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19-5-1 作者:丁蕾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1  调查对象

在徐州地区选取11所中职校开展调查,涉及计算机、机电、建筑、汽车维修、机加工、保安、农村医学、护理、物联网技术等专业。

1 .2  问卷法

通过给任课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物理课程的开设情况,教材选用情况,信息化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1  调查对象

在徐州地区选取11所中职校开展调查,涉及计算机、机电、建筑、汽车维修、机加工、保安、农村医学、护理、物联网技术等专业。

1 .2  问卷法

通过给任课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物理课程的开设情况,教材选用情况,信息化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情况等。

2  结果与分析

2 .1  课程的开设情况

徐州地区中职学校的工科类、医学类专业开设了《物理》课程,其中工科类专业大多开设2个学期,周学时多为4学时;医学类专业通常只开设1学期,周学时为2学时。从开设时间段来看,80%以上的学校《物理》是从第1学期开始开设。调查学校各专业中《物理》课程的开设情况统计分析表如下:

  开设3个学期 开设2个学期 开设1个学期 从第1学期开设 从第2学期开设 周开设4课时 周开设3课时 周开设2课时
专业数 1 23 5 24 4 15 3 9
比例 3.4% 79.3% 17.2% 82.8% 13.8% 55.6% 11.1% 33.3%

从上表可以看出,80%左右的学校都是从第一学期开设物理课,开设2个学期;《物理》课的周学时有较大差异,周学时为4的专业占55.5%,周学时为2的专业占33.3%,周学时为3的专业占11.1%。

2.2  教材选用情况

从教材选用上来看,各学校之间有很大差异,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等多个版本。

2.3   教学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

从实际调查发现,物理课教学实施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职业教育中“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作为文化基础课的物理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改革也相对滞后。很多职业学校物理课依然沿用着普教的教学模式,教师按照学科体系授课,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结果出现了“教师教得很流畅,学生学得很惆怅”的尴尬局面。

(1)课程地位被边缘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近几年来,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味地瞄准就业市场,片面地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忽略了素质教育,造成了文化课向专业课一边倒的情况。目前,有很多学校的对基础文化课进行了大规模的“删减”,有的甚至直接把文化课的地位定位为“简单”、“够用”、“文化课仅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物理课在此其中更是难逃其究,已渐沦为一门“副科”或“选修课”。如江苏徐州的一些工科类职业院校,物理课的学时安排为三年制中职专业50-70学时左右、五年制高职课时90-110学时左右,分别占总学时的5%和2%左右。这与其要讲授内容实际需要的课时相比明显不足,追寻其原因是长期以来重视专业课,强调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造成的。物理课的教学地位已经被完全忽略,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热情的丧失。但是,这是不符合教育要求的,也是不利于今后专业学习的,也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

(2)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体现不出职业特色

在很多职业学校,物理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性课程而存在,教学内容设置沿袭普通教育课程的设计或者直接搬用,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学科性和系统性,在教学计划安排中与专业课程设置了明确的分界线,教学目标没有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岗位工作任务,整个课程体系基本上是自成一体,缺少与专业课程之间教学知识点的相互渗透,普教色彩严重。通过查阅职业教育的选用教材(如: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物理(第5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物理学》、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应用物理学》等),发现职业教育选用的物理教材有80%-90%以上的内容的讲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知识很少甚至没有,关于物理学技术新进展的知识更是缺失;教材内容安排上也基本都是“力、运动、功、能、电场、磁场……”等,风格千篇一律,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没有不考虑专业课程的需要,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其实,物理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该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立足于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极少使用信息化手段

目前,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忽略甚至忽视物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服从服务于以考试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机制。教学组织上按照“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布置作业”的老套路进行,存在着“离不开教室、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教材”的弊病,课堂完全被老师的话语霸权所控制。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没有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及要求,更谈不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造成了学生感觉物理课“单调乏味、没有兴趣”。这样所有的师生互动活动都会流于形式,课堂讨论变成了聊天、起哄,导致课堂气氛散漫、教学秩序混乱,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通过我们对徐州地区几所高职校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物理课教师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但是由于受种种原因限制,最终结果还是有很多人又回到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上来;80%以上新入学的学生想学好物理课,但由于自身基础知识薄弱,物理知识抽象难懂,加之教法的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的延长也就慢慢的丧失了。而这一切不应是职业教育中物理课的特征,物理课应该结合专业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教学改革经验

中职校物理课教学要走出困境,在职教中大放异彩,就必须进行改革,要体现时代特征,要激发学生兴趣,要针对专业需求,要满足专业长远发展。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上,使物理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将其分为通用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引入信息技术,并打造一支互助型教学团队。

(1) 根据专业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

物理基础课可以结合专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将其分为通用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其中通用模块教学内容是各专业必选、必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模块是针对专业特定需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将专业素养融入基础教学,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选修模块主要为了满足学生个人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而开设,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本学科的一些前沿知识以及发展历程等。专业课要分析该技术是在哪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其工作原理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将来该项技术还将如何发展。只有将这些内在的联系搞清楚,才能较好地构建起物理等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的课程体系。职业教学要求物理课等文化基础课做到“必需、够用”,实际上就是要求其教学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学内容满足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需求,教学实施上要体现专业特色,做到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物理课的专业模块中,物理课程教学要重点围绕专业需求来进行。如电学类专业对电学、磁学的知识要求较高,应该加大电学、磁学等的学习力度;机械类专业对力学基础要求较高,应该增加力学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在受力分析、压力、压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焊接类专业要多涉及一些材料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如晶体、非晶态等相关知识点,同时也要注重相关力学知识和热力学知识。

通过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设计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既提高了物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又能实现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在物理课堂中要多讲授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训练与专业相关的技能,一些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大且较难的内容可以删除或改为学生自学,实现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需要,教学深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2)根据学生特点,引入信息技术手段

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感兴趣,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也不够擅长,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直观具体的东西。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扬长避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多结合生活问题和专业背景问题,采用“提出问题、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融入[5]。如以“物理”、“电工基础”课程为例,涉及电容器和电感器,让学生联系身边常见的照相机,回忆在利用照相机拍照时经常用到的闪光灯,闪光的产生是当照相机的快门打开时,有瞬间高压通过闪光管。由此导出的问题是:闪光期间闪光管的功率高达1 000W,而照相机又是利用电池供电,电池最多只能提供几十伏的电压,而闪光管需要几百伏的电压才能工作,在实际中是怎么设计实现的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完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需要灵活运用电器元件的“储能”原理可以解决问题。这样,有效地将物理知识与专业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物理有用”,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教学要求,打造互助型团队

许多职业院校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物理课程由基础教学部负责,专业课程由专业教学院(系)负责),造成物理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对“隔离”、缺少沟通,出现了“物理课教师不了解专业课教学,不关心专业建设;而专业课教师不清楚物理课现状,不重视物理教学”的现象。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要实现课程的教学衔接,就必须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支互相了

解、互助发展的教学团队,发挥物理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各自优势。

引导物理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建立交流沟通的桥梁,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实现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与融合。物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可以多引进专业课程教学实例,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灵活地将基础知识运用到专业课程中去。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对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加以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使学生对相关技术原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角色互换,可以让物理课教师讲授一些专业课程,让专业课教师讲授一些物理课程,让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便于从深层次去了解对方,也能启发他们对原有课程教学进行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物理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可以合作开发编写体现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或讲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jsxxh.cn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